关于中国古代的节日,你知道的有哪些?
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,朝代更迭中积累了许多节日,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简要介绍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种:
元旦:正月初一日。辛亥革命以后公历的1月1日被称作了元旦,而正月初一则被改为春节。
人日:正月初七日。据传说,正月一日为鸡日,二日为狗,三日为猪,四日为羊,五日为牛,六日为马,七日为人。
上元:正月十五日。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,所以叫做灯节。
社日:农家祭灶祈年的日子,立春后第五个戊日(在春分前后),这是春社,立秋后第五个戊日(在秋分前后),这是秋社。
寒食:清明前二日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说,冬至后一百五日,谓之韩式,禁火三日。因此也有人用“一百五”作为寒食的代称。
清明:就是清明节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。
花朝:二月十二日为花朝,又叫百花生日。因地域差别,花朝节的时间并不全都相同,值得一提的是,曹雪芹的著作《红楼梦》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生日恰恰就是苏州的花朝节,即二月十二日。
上巳: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(所以称为上巳),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,叫做修禊。但是自曹魏以后,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。后来渐渐变成水边饮宴、郊外游春的节日。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想到王羲之所写的《兰亭集序》呢?
浴佛节: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说,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,共作龙华会。
端午:五月初五日。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其实有很多,在此只列举两个。在我国的山西一带,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,被学者认为是端午最初的起源。而《荆楚岁时记》说,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,人们在这一天竞渡,表示要拯救屈原,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,叫做龙舟竞渡。相较纪念介子推之说,纪念屈原一说更为为人所知。
伏日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,第四个庚日叫中伏,立秋后之一个庚日叫终伏,也就是末伏,总称为三伏。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,伏日祭祀,所以腾赚网网也是一个大节日,而一般所谓的伏日,大约指的就是初伏。
七夕:七月七日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说,七月初七日的夜晚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,人间妇女穿着新衣,比赛针线活,做些小玩意儿,又在庭院中放些瓜果,以求织女传授可使人心灵手巧的手艺。
中元:七月十五日。正月十五日为上元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。早在上古时期,人民就已经在七月半丰收之时祭祀先祖了,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,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。
中秋:八月十五日。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,是赏月的佳节。
重阳:九月初九日。古人以为九是阳数,日月都逢九,所腾赚网网以称为重阳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。据《续齐谐记》,费长房对汝南桓景说,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,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。这是一般人认为重九登高的来源,但是不一定可靠。《风土记》亦惟此日折茱萸插头,可以辟邪气、御初寒。
冬至:就是冬至节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。古人把冬至看作是节日的起点,《史书律书》“气始于冬至,周而复始”。从冬至日起,日子一天天长起来,叫做“冬至一阳生”。
腊日:腊是祭名。《说文》里有“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”,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,但是《荆楚岁时记》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,并说村人击细腰鼓,作金刚力士状来驱除瘟疫。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。
除夕: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。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。一年的最后一天叫“岁除”,所以那天晚上叫“除夕”。
说了这么多大家记住了吗?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以及习俗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流传下来的,同时地域、宗教、文化的不同又赋予它们不同的界定时间和内涵。在对其科学溯源的同时,我们不必为此争端过多。
那么问题来了,屏幕前的你过的是什么时间、为谁而起源的节日呢?
[责任编辑:linlin]